白茶,历史悠久,其清雅芳名的出现,迄今已有900余年了。宋微宗 ( 赵佶 ) 在《大观茶论》(成书于1107-1110“大观”年间,书以年号名)中,有一节专论白茶曰 :白茶,自为一种,与常茶不同。其条敷阐,其叶莹薄,林崖之间,偶然生出,虽非人力所可致…清嘉庆初年(公元1769) ,福鼎用菜茶的壮芽为原料,创制成银针 ; 约在1857年福鼎发现大白茶后 ,于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白毫银针 ; 1922年创制了白牡丹 : 新工艺白茶于1968年为外销市场需要开
拓的新产品。
◆ 唐 . 陆羽《茶经》记载 : 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。 陈橼教授在《茶业通史》中考证 : 水嘉 ( 今温州 )东三百里是海,是南三百里之误。南三百里是福建的福鼎 ( 唐为长溪县辖区 ),系白茶原产地。
◆ 明 . 谢肇《五杂俎》记载 : 闽方山、太姥、支提俱产佳茗。
◆ 清 . 周亮工《闽小记》记载 : 太姥山古有绿雪芽今呼白毫,色香俱绝 ,而尤以鸿雪洞为最,产者(白茶)性寒凉,功问犀角,为麻疹圣药,运销国外,价同金锊。
◆ 陆延灿《续茶经》引《广兴记》载 : 福宁州太姥山出茶,名绿雪芽。